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宝兴县 > 宝兴县古人 > 品味多姿多彩的佩饰玉二

品味多姿多彩的佩饰玉二

发布时间:2018-5-31 21:06:31

二、玉首饰

从目前所出土的玉饰来看,远古先民普遍重视头部饰品,这可能与古代先民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为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头部的安全最重要的潜意识的存在有关。后来转化为礼俗的装饰,形成以“首”为重的礼俗特征。表现在装饰上,就是重视头部装饰。

1、玉冠饰

冠饰,是图腾的产物,古代阐释美感起源时说“美”字是“羊人为美”,意为古人巫舞中以羊头为顶饰的会意表述。玉冠饰,为古人冠上镶嵌的玉饰。河南安阳殷墟侯家庄西北冈出土中有一件璜形玉冠饰,可见其风俗很早就有。古代男人须束发戴冠,冠上总会镶嵌一些珠玉。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戴的“束发嵌宝紫金冠”,所“嵌”之“宝”中就有玉。玉冠是古代男子头上的一种礼仪性玉饰。

玉冠饰约可分为四种主要品类,分别是:半圆形兽面纹玉冠饰、倒梯形兽面纹玉冠饰、人首兽面纹玉冠饰、三叉形兽面纹玉冠饰。其墓中分布的位置,大都发现于大墓墓主的头部附近,证明其为贵族阶级的冠饰。在反山12号大墓中,出土的玉琮正中央器面,刻着头饰羽冠的人面像,从图像观察,可知其装饰重点,彰显于冠饰。

2、玉额饰

额饰为套于额上的一种装饰物,兼可起压发作用,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此玉饰颇为流行。初时为戴在额上的一种圈形的箍,后逐步演变为复于前额的一种首饰,称“抹额”,材料主要用金银,但会镶嵌有珠玉之类,如《红楼梦》里贾宝玉就戴有“二龙抢珠金抹额”,与束发冠配套使用。

3、玉发饰

古人比较重视发饰,这与古人特有的发型相联系的。古代男子都讲究头上戴冠,冠不同于现在的帽子,它是贯穿、固定发髻的圆圈。戴冠时,先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把冠圈套在发髻上,将冠固定后,还要用笄、簪来固定发髻。杜甫在《春望》诗中说;“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发少插簪就困难了。同样,古人妇女发型以高大为美。《后汉书·马廖传》曾描述:“闻长安语云: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当时的妇女常于真发中掺接假发梳成高大的发髻,插入数枝笄簪将它固定,也有用假发做成假髻直接戴在头上,再以笄簪固定的,称之为“副贰”,还有一种以假发和帛巾做成帽子般的假髻,白天往头上一戴,晚上可以取下来,称为蔮或帼。因此,用来固定冠或者发髻的发饰就大行其道,主要有笄、钗、簪、梳、步摇等。

玉笄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用的饰物,《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这里的副、编、次、追、衡、笄即是女子头饰,副是指覆盖于头顶的一种饰物,为当时最昂贵的女子头饰,编是把头发编到脑后的一种假发,次是把头发处理成参差不齐,衡为垂于两边当耳饰,玉笄是横贯固定头发的一种玉簪。

商周时期的笄,大体可分为四种形式:

①圆柱体笄身套接圆椎形笄帽,套接后于笄帽基部横穿一孔穿过笄身,从这个孔插入骨榫予以固定。

②用整块肢骨磨成笄首呈梯形或正方形,侧面呈扁形,笄首外围有阴线刻纹的骨笄。多出于殷墟。

③用整块肢骨制作而成,在笄首刻高冠长尾的凤鸟纹,有的还在凤鸟眼、胸部位镶嵌小宝石的骨笄,西安沣西出土西周的骨笄还有在大鸟背上又立小鸟的骨笄。

④笄首作夔龙纹、周围透雕着锯齿形缺口,此笄全长20多厘米,笄首长约7厘米,突出了装饰的作用。

周以后直至宋代玉笄数量不多,形制无大的变化。自汉代开始,笄首普遍加以装饰,笄身仍主要呈光素圆柱。到了隋唐,贵妇人更重视妆饰,大量使用玉簪钗、玉步摇、玉插梳,此时期还出现了贵金属与玉复合的金(或银)镶玉首饰,这种风气一直传承到明清时期。宋代玉笄雕造趋于精致,首部花纹比例加大,多雕鸟兽、花草形。明清两代玉笄制作最精。明代有长短两种,短粗的是男子用来持冠的,细长的则是女子簪发用。明代精致者常见刻有“陆子冈”款,明清玉笄尺寸一般长在15厘米以下,略短于商周时期的笄。

玉钗

如果妇女的发笄尖的一端分成两股,像个叉子,就称作钗。这种解释,可见于《释名·释首饰》中:“钗,叉也,象叉之形。”意思就是说:钗本作叉,其实就是首饰中的“两股笄”。在已经出土的器物中也可以印证这种说法。在四川宝兴瓦西沟东汉墓人骨架头部出土了一件长12.5厘米、宽10.4厘米呈独脚钗状的铁饰件,上端以两股细铁条横弯成弧形,外有细铁丝缠绕,可能就是一件假髻支撑器。另外在湖南衡阳东汉墓发现了双股的银钗,长19厘米。

玉簪

宋代诗人黄庭坚有诗道:“宴罢瑶池阿母家,嫩惊飞上紫云车。玉簪落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这首诗说的是玉簪花的故事。相传王母娘娘对女儿的管教非常严格,小女儿性格刚烈,自小喜欢自由,向往人世间无拘无束的生活。一次,她趁赴瑶池为母后祝寿的机会,想乘机下凡到人间走一遭。不想王母娘娘早就看透了她的心事,使她不得脱身。她便将头上的白玉簪子拔下,对它说:“你代我到人间去吧。”一年之后,在玉簪落下的地方长出了像玉簪一样的花,散发出清淡幽雅的香味。

人们喜欢它花形的脱俗,称它为“江南第一花”。还有人说是有一次西王母宴群仙,仙女们饮了玉液琼浆后飘然入醉,头发散乱,玉簪落入尘世而化为玉簪花。还有的说是汉武帝为宠妃取玉簪搔头,宫女们也相互仿效,因而得玉簪花之名。由此可见,人们对玉簪的使用及喜好有着有久的历史。

玉梳

江西龙虎山有“十不得”胜景,其中之一就是“玉梳梳不得”。说的是一块状如断齿的梳子的礁石,横亘于泸溪河中,被称为“玉梳梳不得”。传说它是昆仑山上生长了八百年的黄杨木精所变的玉梳,乃天宫稀世之宝。一天清晨,宫女在后花园中拿出玉梳为王母娘娘梳头,突然草丛中冲出一条大蟒蛇,宫女因惊吓而失手将玉梳跌落凡间,正好落在泸溪河中,其中一根梳齿跌断,变成梳型巨石。又一说黄杨木精听说仙水岩有一美丽的仙女,有意下凡看看,故意遣出一条大蛇惊吓宫女,自已乘机滚落下凡,为在河边洗浴的仙女作梳妆打扮之用。

玉步摇

步摇是汉代最为著名的一种首饰,颇受妇女们喜爱,是在簪钗上装饰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状饰物,花枝又垂以琼玉,在走动时簪钗上的珠玉会自然摇曳,风情万种,所以这种饰物得名“步摇”。据说这是商纣王发明的,用玉石、金银打造成各种造型别致的步摇,插在头发上,一步三摇的晃荡,很是迷人。

4、玉耳饰

根据的出土物及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国古代用作耳饰的玉器主要有玉玦、玉环、瑱、珰等。

玉玦

我们相信:有文化,才更有品味!

赞赏

长按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医院惠民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xingzx.com/bxxgr/325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9014565号-1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