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差”溯源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由于村中拥有磷矿石及砂石料资源,加上毗邻上蒜工业园区,宝兴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拥有就近务工的优势,年人均纯收入早就超过了元。但是,村容村貌却没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以前,村里的路是泥巴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宝兴村委会羊户村民小组村民李进忠说,年开始,村里投资硬化主要道路,坑坑洼洼的道路基本消失。宝兴村委会小村村民小组组长李层红说,村中原本有一个水坑,里面是各种生活垃圾和污水,一到夏天就发臭。村委会在中村、大村两个村民小组实施村内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做到雨污分离;另外两个小组也通过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池进行污水处理,原来的臭水坑变成了景观小公园。但是,村中“五堆”现象仍然严重。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多次召开会议商讨,组织村组干部到其他示范村参观学习,但一到推进阶段就“卡壳”。究其原因,是部分村民认为“五堆”堆放地点是自己的“自留地”,只要不妨碍别人,自己想怎么堆就怎么堆。?“净美好”来源
党员带头变废为宝?
症结找到后,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宝兴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制定整治方法,结合村规民约,集中清理“五堆”问题;划片由党员逐门逐户进行宣传,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将“五堆”清理后回填上种植土。村委会承诺,在清理好的空地及农户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花卉、果树,由农户进行管理,收获归农户所有,这大大提升了农户的积极性。同时,村委会在不适合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方铺设草坪,种植观赏树等,逐渐让脏乱差的“五堆”变成小菜园、小果园,村内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宝兴村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变废为宝”工作。把树桩中间挖出小坑种花,改造为景观盆栽;在洗衣槽旁边安装水龙头,方便村民洗衣洗手;清理柴堆粪堆垃圾堆,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广场、小庭院;老宅破墙经过修整,变成网红打卡地……现在,宝兴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卫生保洁意识也越来越强。曾经反对过清理门前柴堆的李少军说:“现在只要村里有啥好建议,我都积极支持。”“我们计划投资万元,在村里打造一个生态文旅项目。”吴洪说,村里将大力种植经济林果、打造景观旅游带,把旧宅老屋修缮后作为民宿、酒吧、咖啡馆,逐步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为群众的生活增添更多幸福筹码。END感谢阅读来源丨昆明日报记者丨梁莉赵书勇编辑|刘会芳一审|姜萌达娃·梅朵二审|熊祥我知道你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