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或装傻充愣,或撒娇卖萌的大熊猫图片,一次次在夹金雪山下“不期而遇”……黑白相间的大熊猫,总会给人们带来一次次惊喜和惊叹。作为世界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和大熊猫模式标本的科学发现地,雪山下的宝兴,片片深山密林也因为它,有了更多的灵动气息。
人们惊奇这里为何成为大熊猫的老家?或是因为这里超过70%的森林覆盖率,或是因为这里人们与大熊猫建立起的深厚友谊,甚或是冰山上的融雪,滋润了这片土地。
面对已持续多年的疑问,与雪山紧紧相依,并在此繁衍生息密度最大的野生活体大熊猫,无疑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
冰雪滋润
雪山下的大熊猫乐园
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戴维在雅安宝兴县境内发现大熊猫,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传播到世界,使雅安声名远播,至今约多年。如若追寻憨态可掬的它,一路走来的足迹和身影,人们又无不感叹其历经两三百万年,从远古走来的神秘。
而今,当人们言及大熊猫,谈起雅安的生态之美时,赞美之言,总会想到身处夹金雪山下的宝兴。
宝兴之名,因矿产和动植物丰富,在建县之初,取《礼记·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基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之意而得。这其中,大熊猫无疑是为世界所公认的明星物种。
“凡是搞生物研究的,都该来雅安,到宝兴看一看。”曾在我市进行生物调查研究,来自中科院北京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何芬奇说。过去20多年间,他到雅安的次数已有上百次之多,足迹几乎遍及包括宝兴在内的雅安六县两区。据他透露,早在年,宝兴有关如何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更有效保护的调研,就已开始着手。
生物的多样性,让宝兴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然乐园,也为享有“熊猫老家”美誉的宝兴在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中,有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优势。
以国宝大熊猫为例。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显示:雅安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96平方公里,占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20.93%,在全国大熊猫分布市(州)中高居首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有52%的面积在雅安……
境内99.7%以上为山地,森林覆盖率70.8%的宝兴,县域面积的75%,被划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保护区,几乎占到全市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一半,全国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近10%,更是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动植物王国”,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域”。
“每到夏季炎热时,还能不时看到由山而下的大熊猫。”身居夹金山下,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村民杨朝军说,对于他们,能遇见大熊猫,并非人们想象中那么难。在这里的山林中,还生活着诸如獐子、盘羊、扭角羚、小熊猫、羚羊、鹿子、麂子,以及老熊、野猪等野生动物。
对于这点,四川农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已在雅安三年多的倪庆永老师,给予了证实。“宝兴动物种群密度大,遇见率也很高。除大家熟悉的明星物种大熊猫外,只要行走其间,就有机会与野生动物近距离的亲密接触。”省林业厅曾得出结论,宝兴是野生大熊猫遇见率最高的地方。
年10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委员会主席戴维·谢泊尔,在面对记者时这样说过,大熊猫栖息地比大熊猫还珍贵,如果栖息地没有了,纵然我们可以把濒危的大熊猫圈养起来,但圈养的大熊猫还有多少价值可言?
如其所言,当雪山融化的清澈雪水流淌而下、汇聚成河,滋润着雪山下的每一寸土地时,生活在这里的只野生大熊猫,也展现出了一幅动物、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美景。
和谐相处
大自然赠送的瑰宝
今年已56岁的高华康,是宝兴县林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就职于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作为一名执着的摄影爱好者,至今,高华康的电脑中,完整保存了他与野生大熊猫20多次近距离亲密接触的照片。
逐一展示电脑中被视作珍宝的照片,一个个关于夹金雪山与大熊猫的故事,逐一呈现。
宝兴县蜂桶寨乡盐井坪蜂桶寨组村民杨开香,是高华康眼中最为幸运和幸福的人之一。这些幸运和幸福都源于大熊猫曾连续多年,数次到杨开香家中造访。
年6月8日,获悉杨开香家时常有大熊猫出没的消息,高华康背着相机在附近连续蹲守几日。那时,他并未想到,此后的两年,他还会接连4次来到这里。“特别是在年的5月31日,夜间在杨开香家后竹林觅食的大熊猫,吃着吃着就睡着了。”高华康说,可以看出,大熊猫是在完全放松、毫无戒备的状态下来到这里的。
年1月31日上午8点,宝兴县五龙乡东升村四组。“大熊猫跑到李庭忠的猪圈里了!”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山村。也就从那一年起,随着造访次数的增多,李庭忠和这只野生大熊猫的关系,逐渐熟络起来。此后每次遇见熟悉的它,李庭忠都会拿出家中食物喂食。而高华康的电脑中,也因此多了一张大熊猫在村民家中啃骨头的珍贵照片。
“最让人称奇的是,曾连续数年腊月杀年猪时,这只大熊猫都会来村里蹭饭,啃骨头。”李庭忠说,如若哪一年大熊猫迟到了,相邻的不少村民,都会备下充足的骨头,期盼它来串串门。而他,也因此有了亲手将斩好的猪骨头递给大熊猫的美妙记忆。
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李万洪,保存着一张已故大熊猫的照片。“故事,源自年5月31日,宝兴县穆坪镇苟山村。”指着电脑中的照片,李万洪将这段让他伤感和欣慰的故事娓娓道来。
他说,这只大熊猫经常到当地的一家农户“做客”。那一天,这只身患重病的大熊猫不知用什么方式,翻到了农户家的小屋子里。等到保护区工作人员赶到时,它已奄奄一息,没了救活的可能,并最终在这间小屋里寿终正寝。
伤感于没能挽回这只大熊猫的生命,欣慰于故去大熊猫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就职于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王勇,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调的大熊猫至今已有多只。其中,又属曾作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吉祥物原型,也是世界上第一只能表演节目的“巴斯”最为出名。目前,34岁的它(按人类年龄换算,已属超过百岁的寿星老人),正在福州熊猫世界颐养天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