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峰彝族乡田坝村茶园
川观新闻记者薛维睿雅安观察黄刚文/图
1月30日,沿雅安市荥经县宝峰彝族乡茶产业环线蜿蜒而上,团团薄雾缭绕山间,茶园风光和彝族风情尽显眼前。“趁着今天天气好,赶紧修枝、施肥。”上午,身穿彝族服装,田坝村村民吉则巫果木穿梭在茶园里,精心照料着家里的4亩茶叶。
四面八方都是茶树,是田坝村给人的第一印象。通过持续推进茶叶种植规模化、规范化,田坝村无公害茶园面积达%,绿色茶园面积达到60%。
日前,包括田坝村在内,雅安2个乡镇和12个村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分别授予年度乡村振兴先进乡镇和年度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称号。近日,记者走访获奖镇(村),发现“绿色发展”是雅安乡村振兴的关键词。
通过探索“绿色增收”模式,雅安推动“绿色减贫”向“绿色振兴”转化。目前,全市有2.5万户脱贫户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脱贫总户数的90.7%;年全市脱贫户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户均达到元,较上年度增长了14.6%。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壮大绿色农业
1月26日,深冬的芦山县思延镇草坪村,芦山县马蓝(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已经覆盖好防冻地膜。一个多月前,冬季栽种开始,每天都有数十名农户在这里施肥栽苗。
马蓝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易种植、易管护,根、茎、叶均可入药,全身上下都是宝。近年来,草坪村广泛开展马兰种植,建立了占地亩的马蓝中药材示范基地。
思延镇草坪村
“一部分马蓝销售给药业公司,更大部分的产量由我们自己的工厂进行初加工,成为生产板蓝根的原料。”芦山县江志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志波介绍,当地采取“企业+专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企业承担马蓝收购,合作社负责种植示范,周边农户参与种植。
芦山县马蓝(中药材)现代农业园
在园区的另一边,雅安迅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高效运转,工人们正将已经制作好的青黛产品打包装箱。高志波介绍,目前,芦山每年烘干的中药材、板蓝根的原料,产能约2万吨,产值约万元,园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标准化青黛生产基地。
芦山县马蓝(中药材)现代农业园
此外,园区内还有3个生猪标准化养殖点,配套建设了粪污综合处理设施,采取粪污绿色化处理、沼渣资源化利用等方式推动绿色生产。“沼渣沼液可以还田施用于马蓝基地,开展就地消纳,从而增加了马蓝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芦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内的耕地亩均化肥用量,低于该县平均水平20%以上,不仅提高了马蓝产量及品质,也形成“马蓝+生猪”的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以种养循环为突破,雅安推动现代农业园区绿色发展。雅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县(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园区内配套建设适度规模化生猪和畜禽养殖小区,促进种养循环。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园区耕地质量提升,建设可持续绿色发展园区。
目前,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雅安串起全市三条总长公里的乡村振兴产业带,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提质增效万亩,建成绿色(有机)基地87.6万亩。
整合优质农产品创建绿色品牌
2月7日,春节刚过,石棉县美罗镇坪阳村生机盎然,黄果柑园已经金果满枝。“春节过完,再过一个月,天气暖和起来,就可以摘果子了。”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说,每年2月至3月,石棉开始进入繁忙的黄果柑收获季,届时将有大批客商和游人前来收购和采摘。
作为中国黄果柑核心产区,全国70%以上的优质黄果柑来自于此。“石棉黄果柑”酸甜爽口、肉嫩多汁,在全国叫响了品牌,品牌价值已达10.18亿元。
美罗镇坪阳村黄果柑
“除了石棉黄果柑,雅安还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产品。”在雅安市天润农业相关负责人看来,雅安不缺品质上乘的农产品,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地人很难说出一个相关品牌,雅安农产品似乎陷入“门内开花门外不香”的困局。
雅茶、雅竹、雅果、雅药、雅鱼,以“五雅”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态势喜人。如何能让更多外地人了解这些本地产品?为此,雅安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下功夫。雅安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级相关部门支持整合“雅字号”优质农产品,培育了“天润雅安”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及“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汉源花椒”“雅鱼”“石棉黄果柑”“石棉枇杷”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以“绿色”“有机”作为关键词,雅安还引导脱贫村所在乡镇培育壮大一批“小而特”的农产品品牌,重点扶持脱贫村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目前,全市已认定“天府乡村”公益品牌用标主体68个、产品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到个。
“天润雅安”旗舰店
走进雅安和平路,不久前刚开业的“天润雅安”品牌旗舰点招牌“打眼”,店内雅安藏茶、蒙顶山茶、汉源贡椒、石棉黄果柑、天全鱼子酱、荥经竹笋、芦山药材、宝兴藏香猪等商品琳琅满目,市民可以在这里一站采购各县(区)农特产品。
以“天润雅安”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雅安积极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已成功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全市有效期内“两品一标”总数达个。
构建田园生态系统打造绿色环境
1月29日早上,彭启华照例在月亮湖边巡查。作为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的党委书记,彭启华也是该村的一名村级河长。临近春节,担心村民的环保意识松懈,他加强了对河道沿岸和水体环境卫生状况的检查。“走了一圈,没发现什么问题,大家河湖保护意识已经很强了。”
“以前别说在这里看风景了,让村民用湖水洗脚怕是都不愿意。”在解放村河湖广场,彭启华指着月亮湖干净清澈的水面说,“现在,湖水和我小时候一样透亮了。”
月亮湖原名观音寺水库,水域面积亩,过去,由于河湖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这里网箱养鱼、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屡禁不止,湖岸杂草丛生,湖中垃圾污染水质,湖水浑浊发臭。同时,由于水库、沟渠管护不到位,造成灌溉能力下降,让月亮湖周边产业结构落后,也给群众带来不少限制。
年,解放村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村里河流、沟渠、水库分布密集,6名村级河长明确分工,配合相关部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集中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项目,畜禽粪污通过化粪池、沼气池进行发酵处理后全部还田消纳,严厉打击养殖废弃物乱排、直排现象。
名山区月亮湖
经过一系列管控治理后,月亮湖水质逐渐变好。看到湖水慢慢清澈,村民对河湖的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
此外,通过对全村河渠修缮整治,茶产业的灌溉需求也得到保障,村民的茶业收入不断提高。目前,全村发展多亩茶园,平均亩产突破元,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过2.2万元。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绿色环境也给当地带来生态致富的新路子。在大力进行河湖管护的同时,解放村依托月亮湖生态优势,新建中国至美茶园绿道7.7公里,建设月牙台、环湖路、湿地公园等10余个节点,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当地还利用手工制茶体验、现场教学培训发展旅游,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茶叶采摘、手工茶制,还能欣赏茶艺表演。当前,解放村开办民宿、茶家乐13家,年接待游客达万余人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雅安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雅安持续推动有条件的脱贫村、重点帮扶村整体纳入田园综合体建设范围,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以名山区为例,依托35.2万亩茶园,围绕建设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形成“1+7+N”空间布局,带动沿线脱贫群众分享茶旅融合红利,该区脱贫户生产经营性收入人均达到元。
讲好芦山政法故事传播芦山政法声音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芦山政法一个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