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间隔仅3分钟的两场地震,瞬间打破四川芦山和宝兴两个紧邻震中的宁静。
翻山越岭赶赴救灾一线
道路中断、房屋受损、人员伤亡……宝兴县境内的受灾情况,迅速汇聚到宝兴县抗震救灾指挥部。
“请即刻前往新中学开设临时安置点,妥善安置附近受灾群众……”接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个命令时,宝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动员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退役军人志愿者集结待命。
搭建帐篷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受灾群众的迫切需求就是我们冲锋的号角。”局机关全体人员和退役军人志愿者们带着共同的信念,快速赶赴各自战位,配合其他救援力量,紧锣密鼓地开展灾情排查、帐篷搭建、群众转移、物资搬运、交通疏通、心里疏导等各项工作。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局机关和全县38个基层服务中心(站)在救灾一线迅速组建起“党员突击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他们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让党旗在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搬运救灾物资
服务受灾群众
昔日穿上戎装保国家,今日征程路上显初心。退役军人事务局职工、党员朱开虎不顾自家受灾,坚持奋战在新中学安置点,搭建帐篷、安抚群众……夜幕降临,柔和的灯光从安置点的一顶顶帐篷中透出,白日熙熙攘攘的人群被妥当安置,下午时的紧张情绪也逐渐平静下来。见此情景,朱开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值得。”
“一日穿军装,一生许战场。脱下军装,我们仍是服务人民的排头兵。”退役军人邹明不顾肩膀红肿、腰部酸痛,连续一昼夜搬运救灾物资;退役军人王光伟冒着余震风险,抄小道、爬山坡,一路翻山越岭,赶赴邓池沟转移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夹金山分院被困学员;曾参加“4·20”芦山地震和宝兴县“8·22”洪灾救援的退役军人张伟带领一众退役军人志愿者,用五台挖掘机、两台拖车以及破碎机抢通了西河五龙、陇东两个乡(镇)之间十多公里长的“生命通道”……广大退役军人主动出击,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
包粽子致谢意
为表达感谢和敬意,被安置在新中学、体育馆等地的受灾群众在社区、老年协会的组织下,为救灾人员送去亲手包好的粽子。在粽香和笑语中,大家的心靠得更近了。
(高晓飞本报记者刘成英袁小琦董墨林)
来源:国防时报
编辑:兮兮
编审:许小娟
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