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好学,然家贫,上有祖父母,下有幼妹。分担父母重担,理应长子所担当。吾二十入电子行,二十又八自立公司,三十入系统集成、智能技术之行业,不数年成为领军企业……吾等行业承欧美高端制造之华,启国之智慧城市建设之先河。为学塾祠庙之外,市井乡野之间,万千父老之便利。”
在高楼林立的鄞州南部商务区,有这样一家年营收过亿元的IT信息化企业——浙江宝兴智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公司的大厅里,陈列了一幅硕大的墨宝,以细腻的笔锋勾勒出创始人童浩君一路走来的心声。
20年来,他曾见证电脑销售行业的盛与衰,也曾目睹“商场如战场”的优胜劣汰。从白手起家到执掌“宁波市竞争力百强企业”,在风雨中摸爬滚打的童浩君,一直在迎着朝阳奋力奔跑,带着坚持梦想便“无事不可为”的信念踏浪前行。
追逐朝阳的创业历程
年,童浩君出生于宁波鄞州塘溪童夏家村。大名鼎鼎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便是族中的先贤。然而,清贫的家境让童浩君不得不及早出来谋生,分担家庭重担。
中专毕业后,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童浩君并没有从事相关岗位,而是选择了当时新兴的计算机行业。凭借一腔热血,年仅20岁的他顺利进入一家创业公司,销售电脑以及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从基层员工做起,直到升为部门经理。
彼时的童浩君没有想到,他不但是这家公司的第一个员工,也是最后一个员工,甚至间接见证了中国的线下电脑销售由繁盛走向没落的历程——
“年以来,电脑在宁波进入千家万户,销量很大,生意很好。后来,电商的出现让价格透明化,公司盈利能力也江河日下,老板选择另谋发展。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重新找一家公司上班,要么自己开公司。我想出人头地,就选择了创业的不归路。”
一开始,童浩君想试着开一家电脑公司,为了凑够几十万元赌上全部积蓄,连房子都抵押了。但折腾良久后,他发现孤注一掷仅能带来二三十万元的回报,就像开车驶错了方向,仿佛越努力就离目标越远。直到年,中国第一届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在宁波召开,让他不禁眼前一亮。
这一年,宁波早已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系统部署智慧城市建设,为政府运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尽管当时人们对智慧应用的前景并无概念,但童浩君敏锐地发现,这一宁波乃至中国大力提倡的新兴产业,和日薄西山的电脑销售相比,必然是朝阳行业!
于是,童浩君果断决定转换赛道,将公司更名为浙江宝兴智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一场逐梦之旅就此开始。
不归之路的鞭策力量
常言道,创业是一条九死一生的不归路,对白手起家的童浩君来说更是如此。尤其是智慧城市建设,要公开参与招标才能拿到项目,入行也要有获批的资质许可。然而,刚起步的宝兴智慧并无任何人才、资金、实力的根基,也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
“公司开了两三年后,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好不容易高薪聘请了一位从同行大公司出来的优秀人才,结果他上班三个月就辞职了。理由很简单,他觉得宝兴智慧是一家小公司,留在这里是‘杀鸡用牛刀’。之前是因为跟其他公司没谈妥,才勉强来这里过个渡。”
童浩君只能宽慰自己:“毕竟,他来我们公司的三个月尽心尽责,帮忙梳理了技术的规则和流程”。但不久后发生的另一件事情,再次把生意场上弱肉强食的现实烙在了他的心头。
“一开始,我们无法获批资质,只能承接大公司中标后的分包。后来,我们凭借过硬的能力中标一个20多万元的项目,初次尝到成功的喜悦。但是接下去麻烦来了,竞争对手投诉我们授权造假。我想和他协商,立马打电话表示想交个朋友,万一以后有合作了呢?但是对方说,你们这么小的公司,有什么好合作的?然后就把电话挂断了。”
“这真的是很伤人的一句话,气得我直发抖。”多年以后聊起这段往事,童浩君仍记忆犹新,“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公司办成受人尊重的公司,希望我们的员工只要拿出宝兴智慧的名片,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认可!”
这些接二连三的刺激,不仅没有让童浩君怨天尤人,反而成了鞭策他前行的力量。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万元,尔后几乎每年保持%的增长,终于在年突破1亿元。近两年随着体量变大,公司的增幅也稳定在30%上下。目前,公司拥有20余项资质,数量居全宁波同行之首。
聚人才、树口碑、立团魂
如今的宝兴智慧,已经在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疫情下鄞州区中小学复课的背后,就有公司捐赠的12套热成像测温设备的功劳;宁波的天童寺等文遗单位,装上了宝兴智慧施工的智慧安防系统;宁波首个信创联合实验基地,也在童浩君等人的牵头下顺利落地……
是什么构筑了企业的护城河?童浩君的总结是资质、人才和口碑。他向来重视人才的力量,现在全公司人员的平均年龄约30岁,每年人员流失很少。同时,他鼓励员工在客户面前把所有服务做到极致,令好的口碑纷至沓来,而公司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迭代升级。
“要聚拢人才,我觉得用一个词形容的话就是‘感召’。就像乔布斯,当年想做全球最厉害的IT公司,最终通过发奋努力取得成功,相信这种梦想、精神能感召到相同频率的人。”为此,童浩君把“无事不可为”写进了企业准则,并用很多例子证明给团队看——
曾经,这是一家并不被看好的小公司,现在业务已遍及宁波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前,他们甚至都不敢想象中标0万元以上的项目,现在却通过勤奋和毅力做到了。“知道”是什么,并用行动去证明去“做”,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最佳诠释。
不仅如此,童浩君还在打造企业文化上下功夫。他认为,这需要一把手亲历亲为,像浇灌小树苗一样,把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为此,他把自己的梦想高悬在公司醒目的墙壁上,告诉公司所有的员工、客户“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怀着“创城市智能化,建智慧新生活”的愿景和“致力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使命,开拓“专注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解决方案”的伟大事业。
“我们公司有一块‘守护者宣言’,每年的总结大会,所有员工都要起立朗诵一遍;还有一面‘赞美墙’,提倡员工之间相互赞美对方。除了信念上的熏陶,我们还通过绩效激励,鼓励员工提升工作经验,增加收入水平。”这是童浩君打造“团魂”的方式,也是在流动性强的IT界保持团队稳定的原因。
“说实话,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不一定会开公司,因为这是一场看似光鲜、实则辛苦的修行。我个子不高,也并非身强力壮,但是我身上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毅力、诚恳和务实。”在童浩君看来,创业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满怀希望、直面挑战,相信心诚血热,则无往不利。
END
文字:严瑾蔡佳雯编辑:朱忠诚美编:周驰
二审:诸新民三审:刘雄飞
特别声明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号原创稿件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东南商报
一个共享财智的平台
最后提个醒,腾讯规则改了,不再按推送时间安排公号排序位置,请在下方点个赞或在看,表示大佬已阅,以免与我们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