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来自市文化旅游委消息,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发布。按照《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将要建成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规划范围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这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解读《规划》称。
《规划》共分8章,涵盖规划背景、空间布局、构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推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等内容,可谓“干货满满”。
根据《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是以重庆主城和成都为核心,以连接两地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水系沿线市区(县)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
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辐射带动重庆市和四川省全域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列入重大工程项目。
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空间格局
“按照《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将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以成渝古道、长江上游、成绵乐三条旅游带为串联,以‘五横五纵’多条旅游支线为骨架,串接生态旅游大环线,推动七个特色旅游区合作联动发展,共同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空间格局。”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双核为重庆都市核、成都都市核。其中,重庆都市核以重庆主城为核心,丰富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构建“两江四岸”文化旅游休闲核心区、中心城区文化旅游休闲集聚圈、主城新区旅游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区,强化都市旅游集散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都市旅游目的地;成都都市核,以成都为核心,突出成都旅游都市型、国际化和综合性的特点,加快休闲消费提质扩容和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文商体旅融合发展优质产品,建设世界文创、旅游、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音乐、会展之都。
“三带”为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带、长江上游生态文化旅游带、成绵乐世界遗产精品旅游带。
“七区”为大峨眉—大熊猫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古蜀文化与嘉陵山水休闲旅游协同发展区、石窟石刻艺术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巴山生态休闲与高峡平湖旅游协同发展区、武陵山—乌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区、大华蓥—明月山红色旅游与绿色康养协同发展区、民俗文化与江河风光旅游协同发展区。
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规划》以《构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推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等章节,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推进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一章中,《规划》提出,要实施城市旅游提升工程,涵盖建设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实施旅游精品建设工程,包括加强高品质旅游景区建设、加强高品质旅游度假区建设、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如支持重庆涪陵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巫山巫峡·神女景区和成都安仁古镇景区、阿坝四姑娘山景区、邛崃平乐—天台山景区等提质升级,加快推进高品质旅游景区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等。
“接下来,我们将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和其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加快编制贯彻落实《规划》的重庆实施方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落细,全力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重庆日报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