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看过一部中国农民工诗人生活纪录片《我的诗篇》,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其中一位自杀身亡的流水线工人许立志,让我想起李行。
农二代年少漂泊,流水一线上不堪重负,许立志的纵身一跃令人惋惜,李行的返乡种地则是心有所念。
身在城市,我并不认为李行的乡村生活距离遥远,总觉得,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有能力选择想要的生活,遇到问题见招拆招,勇敢地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希望,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第十二站
绿地朴农家庭农场
农场主人:李行
农场位置: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管村镇五村一组
农场面积:大田7亩、耕地5亩
组织形式:家庭农场
生态投入:主力三人,农忙时其他家庭成员帮忙
地貌特征:丘陵地带
耕作方式:生态种植
种植时间:年至今
现有作物:大米、紫糯米、糯米、面粉、黄豆、黑豆等
加工食品:醪糟、豆豉、咸菜
I享受一日三餐的喜悦I
刚下了县城小巴,就见到满脸羞涩的李行来接我们。坐一段三轮摩托车就到了老宅门口。一进门,李行就忙着安顿我们的食宿。刚好是水稻收获的季节,李行也刚刚把今年的稻子收进了仓库。
有口福的人挡都挡不住,我们去的前一天,李行家刚好用今年收获的紫糯米做了汤圆粉。在他家的那两天吃了许多,有蒸紫糯米饭、紫糯花生芝麻汤圆、妈妈牌紫糯糍粑,还有紫糯脆片......
紫糯米饭
李行第一年种黑糯米,还没等到收割,已经被鸟儿吃得所剩无几,最后仅收获10多斤。今年产量高一些,紫糯米饭就是餐桌的常客了。
紫糯为主,掺杂些糙米,多放些水,煮出的米饭又香又糯,有嚼劲。
紫糯糍粑
紫糯蒸熟,放在石臼里打出粘度,平铺在案板上抹上一层黑芝麻粉,再切成一块一块。放入口中,甜香软糯有嚼劲不腻。
当天吃不完还可以在冰箱中冷藏,要吃的时候拿出来,放进柴火灶中油炸,又是另一种酥脆的口感了。
花生芝麻汤圆
起早,李行的婆婆已经在灶前默默的生火。李行和父亲在灶边搓汤圆,花生芝麻红糖馅儿。
锅里水正沸腾,汤圆在翻滚。加几次水,等它们浮上水面就煮好了。
紫糯脆片
早上,秋雨淅淅沥沥。李行怕我们冷了,拿出来炭火盆烤着。就这样,在老房子屋檐底下,看着屋檐水滴、架起茶桌饮茶,烤着火盆,聊起了家常。
李行的父亲看我们在喝茶,就拿出李行妈妈做的紫糯脆片,手快如我马上抓了一块儿放进嘴里。叔叔急着说,这个还不能吃,要再热锅煎一下。
热乎乎的紫薯脆片,是上佳的茶点。没忍住,就着茶,我吃了半碗。
I返乡,是一种生活方式I
“认定了要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就再没动摇过”,李行告别了九年单调重复的流水线生活,选择回家种地。四年的土地实践,让李行意识到,耕作技术可以不断学习提高,但心理上的障碍却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跨越。“一直在失望和希望中挣扎,但我能看到进步”,李行通过双手养活自己、照顾家人的理想已经实现,“只是还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生态家园的模样,要慢慢来。”返乡,对李行来说,是念念不忘、必有回乡。
文/金子张小猫
图/张小猫
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二甲基甲酰胺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