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亩的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曾是宝兴县五龙乡胜利村唯一拿得出手的“家当”。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一年多时间过去,胜利村群众看到了新希望:村里在脱贫攻坚中建设的第一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养猪场正如火如荼建设,即将投入使用,为村民新增一条增收脱贫致富的路;村里与外地合作,引入的一个种植项目将开启“本土”发展模式……
10月30日,记者走进胜利村养猪场建设工地,眼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建养猪场发展集体经济
◆◆◆
10月30日上午10点,阵阵微风中的胜利村养猪场建设工地,1组村民苟全海正忙着运送砖块,同组村民苟全华也正手持砖刀娴熟砌砖……
村民苟全华正在该村养猪场施工现场忙碌
这处占地面积约2亩的养猪场建设项目,包括防疫室、母猪产房、饲料堆放间、管理人员住宿房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胜利村村委会主任徐江说,11月中旬即可完成首期工程施工,有效存栏量可达头猪。
徐江介绍,预计在12月中旬,包括1头种猪和14头母猪在内的首批猪仔将进入养猪场,按与帮扶企业的约定,待这批猪仔繁育后,胜利村还将建设同等规模的第二期养殖房。
每头母猪每年能繁育2窝猪仔,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势必影响生态环境,对此,胜利村在发展养殖业脱贫奔康之时,绝不是以牺牲良好生态环境为代价。
徐江手指位于养殖场下方的不远处说,养猪场建成后,将有一处容积为15立方米的化粪池,“养猪场产生的所有排泄物,都会得到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并作为优质肥料无偿提供给周边农户,既保护了环境不受污染,又变粪为宝。”
集体经济收益将用于办好事
◆◆◆
养猪场作为胜利村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建成后以何种方式带来实效?
对此,徐江透露:按照已确定的思路,养猪场将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运行。
“以传统养殖方式进行喂养”,是养猪场目前的市场定位——
所有在养猪场繁育的商品猪,出栏前全部用粮食喂养,不添加任何合成饲料。为保证这一“定位”有效实施,县级农牧部门已确定联系胜利村的畜牧员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养殖散户提供技术保障。
在生猪繁育产生收益后,胜利村党支部、村委会将通过集体讨论的法式,从已产生的效益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帮助困难户和一般困难户,拿出一部分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拿出一部分用于设置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支出。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孙振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