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宝兴县 > 宝兴县旅游 > 乡村影像硗碛藏乡的十年变迁四

乡村影像硗碛藏乡的十年变迁四

发布时间:2022/4/12 0:59:33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45.html
▲最后的高山牛圈。摄影:石来第一位拍摄纪录片的村民

夹金山位于硗碛北部,是宝兴县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界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

在每年农历4月中旬海拔米左右的夹金山高山牛场,这里还保留着一件重要而独特的农事活动-------剪牦牛毛。“剪牦牛毛”是对这个活动的总称,一年一度的活动内容丰富,节目单很长:剪牛毛、打预防针、喂盐巴、喂猪膘油、给自己的牛做记号。目的只有一个,让牦牛健康成长,长得更大更肥。

▲剪牛毛之前要把牦牛扳倒。摄影:杨涛

硗碛的剪牛毛与其它藏区的剪牦牛有非常大的不同。当地人通常居住在多米的河谷地区从事农耕,而牦牛都放养在多米的高山,距离居民点很远。家牦牛野放,使得硗碛的牦牛比纯牧区的牦牛野性大得多。他们需要经常背盐巴到高山喂牦牛,让它们与人们熟悉,减少野性。在冬天缺少草料的时候,当地人还需要在家做好了玉米馍馍再背到高山去喂牦牛,避免牦牛因雪灾找不到吃的饿死。由于硗碛的牦牛充满了野性,当地传统的剪牦牛毛活动,是徒手抓住牦牛按倒在地后,由妇女和老人剪毛。其过程颇似西班牙斗牛的场景。后来当地逐渐引入了木架,把牦牛赶到木架里剪毛,这样就变得省力了很多,也安全了很多。目前硗碛还保留了传统剪牦牛习俗的区域,只在泽根村的夹金组。

▲年6月,小彭一家在荞麦花盛开的地里,如今这样成片的荞麦地已经非常少了。摄影:杨涛

在藏区,传统上男人们应该出去社交,出去挣钱,妇女们都应该在家里料理家庭,照看小孩和老人。很少有像小彭一样离开家到处跑的,整天拿着相机到处拍摄的妇女更是少见。然而,小彭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家人的开明,让她的行动得到了家里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这个(剪牦牛毛)是很传统的,是老年人给你留下的一份遗产。这份遗产不在于财产的遗产,还属于精神上的遗产。”

小彭的丈夫阿泰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往外面走,我们现在都感觉到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跟着社会开始改变。但是对这片山的感情,始终是不一样的。我儿子以后(长大了),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带到这里来,给他讲我的曾经,讲我在这片山的曾经。希望他继续把这份精神传给他的儿子,或者再往下他们孙子那一辈。”

我想,阿泰的话代表了很多硗碛的乡村拍摄者的心声,他们都在用不同的影像方式,或者其它不同于影像的方式传承着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小彭带着儿子希鹞上山喂马。因为养马费精力,也不赚钱,现在大家也都有了汽车等交通工具,不太需要马来驮东西,当地的马帮早已消失。如今硗碛养马的人虽然还有,但很少人还有自己的马队,小彭家是其中之一。因为喜欢马,小彭和阿泰至今还养了十多匹马,放养在离家10多里远的一处山谷里,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上山喂马,尤其是冬季草料少的时候,喂马会更频繁。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传统生活在下一代身上的延续。摄影:郭思宇“全民影像时代”的到来

眼下随着国家基础信息建设的发展、各种数码设备的普及,一个浪潮般的“全民影像时代”或“个人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村民们、牧民们拿起照相机摄像机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在很多乡村,村民们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xingzx.com/bxxly/1367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90145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