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熊猫之父”胡锦矗之女——胡晓带领西华师范大学学生赴雅安开展以“传承熊猫大学精神,问计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转化”为主题的暑期实践调研活动。胡晓一行抵达宝兴,围绕“大熊猫研学”话题接受了记者访问。
胡晓表示,很小的时候跟随父亲到过宝兴,这次来宝兴的目的是完成国家级课题《胡锦矗学术成长资料》采集,也就是追踪胡锦矗从事大熊猫工作以来的所有足迹,包括他所有学术研究、接触过的人和到过的地方等资料的全采集。宝兴和卧龙是重点,宝兴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可以在“熊猫史”上进一步挖掘,梳理不同时期对宝兴大熊猫的科考史,印证科学著作中的内容。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由“”向前追溯到山海经,挖掘大熊猫27个不同名字的由来以及背后的故事。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大熊猫研学成为热潮。而大熊猫研学不是停留在观察大熊猫的生物属性,而是探索大熊猫背后的科学内涵和文化内涵,挖掘包括一代代“熊猫人”在内的、关于大熊猫与人的故事。走进大熊猫生活的自然家园,去探寻大熊猫如何从远古走来,去追踪“熊猫人”的足迹。这是宝兴开展大熊猫研学得天独厚的优势。
随后,大家一起追忆了胡晓之父胡锦矗,国际公认的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研究奠基人。“我们要始终相信一点:保护大熊猫,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胡锦矗这样说。年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开幕式上胡锦矗获颁“大熊猫科学研究和保护终身成就奖”。这是在大熊猫科学发现周年、四川省启动大熊猫保护与科研工作45周年之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部门和机构向对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有突出贡献人士的致敬。
胡锦矗是如熊猫一样的国宝级专家。他发明了从大熊猫粪便着手的调查方法,被命名为研究野生大熊猫的“胡氏方法”;他组织熊猫“一调”,得出全球野生大熊猫的第一个具体数据;他建立的世界首个野外生态观察站“五一棚”,成为全球大熊猫研究者的朝圣之地;他带了近20届研究生,为大熊猫科研工作种下无数宝贵的种子。年2月16日晚,被誉为“中国大熊猫之父”的胡锦矗教授病逝,享年94岁。“正是因为胡锦矗,中国的大熊猫保护事业才能取得这样丰富的成果。”国际国内动物学家这样评价胡锦矗在大熊猫保护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