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琼正在大棚内采收羊肚菌。
春雷响,万物长。乘着三月春风,头顶春日暖阳,沿着大老路(宝兴县大溪乡至天全县老场乡)行至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地界,映入眼帘的除了青山绿水,更有道路旁绵延不断的余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大棚。
“大棚中,羊肚菌正茁壮成长,一天一个样,只待本月下旬后期就能正式采摘,后续发展也将提上议事日程。”曹家村村委会主任杨绍永说。
这只是大溪乡依托宝兴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参与“林海菌乡”产业融合环线打造的缩影。正如大溪乡党委书记陈强所言,这一切只为建成民更富、村更美、业更兴的“田园烟溪”。
传统农业有了新特色
16日下午1时许,春困难耐,但身在曹家村的周昌春,却正在一个个大棚间穿梭。去年,他和几名合伙人在该村流转了亩地用作建设羊肚菌种植基地,如今即将首次投产。
20至22摄氏度,这是各个大棚内电子温度计显示的实时温度,看着这些数字,周昌春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如其所言,这是羊肚菌实现快速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也是实现高产的保障。
有多快?只要温度适宜,进入3月中旬后的羊肚菌,每天至少可长高1厘米,体型也会随之相应变大。品质怎样?得益于曹家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这里的羊肚菌很受市场欢迎,最优质者甚至可用作外贸出口。
那么产量如何?就在本月中旬,基地内首批种植的羊肚菌刚迎来试采摘,总计收获了公斤羊肚菌。得益于标准化种植,本月下旬正式采摘后,每亩产量可达到至公斤。
“根据品质,每公斤可卖到元至元。”周昌春所说的品质,指的是单个羊肚菌的个头。“单个最大能达到70至80克,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反而是单个40克至50克左右的口感最佳。”
种植基地发展顺风顺水,当地群众又能获益多少?杨绍永介绍了其中3种获益方式。
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每年可获元流转收入;因种植基地与新村仅一路之隔,村民不分老少,只要有劳动能力,都可到基地务工,多劳多得。村民赵登琼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此时,她正在大棚内熟练采收着羊肚菌,只是片刻工夫,身旁已装满了大半筐羊肚菌。因受聘在基地内长期务工,她每月能收入约0元,到正式采摘期时,更是可凭熟练的手法获得更多回报。
与此同时,曹家村也将在首期种植成功后,以“公司+农户”的方式,鼓励村民自行发展羊肚菌种植,为后续特色发展打好物质基础,技术菌种则由种植基地负责提供。
振兴发展有了好机遇
不仅是传统农业,新兴产业也是曹家村的重要选项。根据宝兴版“乡村振兴战略”,曹家村已成为该县重点打造建设的示范村之一。要知道,曹家村早在重建时,就已确定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方向。
由此切入,大溪乡确定了“世外桃源·田园烟溪”的发展规划。其中“田园烟溪”的定位,则源于大溪乡独特的位置。大溪乡共有4个行政村,依次分布在灵关片区坪坝区域至与天全县接壤中高山地区,气候形态丰富,因村落间常被一层如烟薄雾笼罩得名。
即便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良好的生态并未给村民们带来显著实惠。“都说靠山吃山,但过去从大山中获得的收益,只能算是初级阶段。”如陈强所言,除木本药材和竹笋外,外出务工也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之一。
如今,这种收入构成正在改变。
洋松,一位嫁到曹家村的女婿,在年起办起了农家乐,成了曹家村乃至大溪乡首批吃上旅游饭的村民。时隔3年,他的农家乐不仅生意兴旺,更是已两次扩大经营规模,仅住宿一项就拥有30余间客房。
得益于先行先试,今日的曹家村乃至大溪乡其余3个村落,已经或即将加入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村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没有高大上的景区,没有奇秀的险峰,如何才能为这一梦想提供支撑?答案还是源于这里良好的生态,以及关于打造“两环、三线、四区、九节点”的思考。
以其中“四区”为例,根据大溪乡4个村落的布局,设置田园康养区、文化体验区、休闲旅游区、山地观光区。此外,通过发展参与性和附加值较高的观光型农业,逐步实现四季可采摘,让乡村“土味”更浓……并配套完善产业基地田间作业道、灌溉设施、产业环线公路(罗曹路)等必备的基础设施。
“在大溪乡范围内打造出一条互联互通的旅游小环线,推动大溪乡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将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陈强如是说。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孙振宇
商务合作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