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两,指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
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清又见有实,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等。
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
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
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虚银两只用于记帐,实际支付时则需折算成钱元,年实行废两改元后,银两停止使用。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元左右;关于银子到底价值几何,今人大多毫无概念,经常犯错误。
很多电视剧尤其可笑,描写古人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现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银票这些荒唐的情节,显示了创作人无知以及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
古代的货币单位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甚至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有差异。但唐宋之后却也相差不大。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最后再发几张古代金锭的图片欣赏
明嘉靖「大明嘉靖四十年十月内户部造」五十两金锭
明代“嘉靖四十年十月内户部造足色金一锭五十两重”金锭
北宋靖康款官制十两金锭
清?乾隆年间十两金锭一枚
民国“江西修水县干昌祥和合生财”三两金锭
清代“湖南宝兴矿业银行赤金”二两半金锭
清末民初“富”一两金锭
清末民国沈阳鸿兴加炼赤金一两金锭(一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