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宝兴县五龙乡团结村发展核桃种植,在历经数次失败后,有了首个规模化特色种植产业。两年多来,核桃产业也让村民走上了脱贫奔康的致富路,而更多的致富产业开始在这里茁壮成长。原本只是百亩的核桃林,如今已发展至上千亩;原本种着玩的野山药,至今也是连绵成片;林下种植顺势而生,重建中引进的食用菌企业,首批30亩核心基地即将投产。
杜国康观察种植的核桃
小小核桃挑起致富大梁
团结村的核桃属于晚熟核桃,上市时间通常在每年10月中旬。由于具有壳薄、味香、油多等特点,且错开了早熟核桃相对集中的销售时段,该村的核桃一进入市场,总是能卖上好价钱。
“每公斤收购价最少20元,进入盛产期的核桃,每亩最高能产公斤,能有2万元收入。”对于团结村所种核桃全部进入盛产期后能为村民带来多少收益,村主任杜国康即刻算了一笔账。
团结村里如今多达多亩的核桃,有多亩都是近两年新发展种植的。
按照正常生长周期计算,这些核桃将在实现初次挂果后的第四年进入盛产期。
届时,如果国内核桃市场价格和现在一样稳定,仅凭这一小小的核桃,全村每年连本带利,就能实现达万元的收入。
其中的本和利又各占多少?种植群众能有多少实际收益?
对此,自身也是核桃种植户的杜国康,早已在实践中将答案清晰明了。
“因种苗种植、嫁接、施肥,核桃种植的头两年成本最高,大约每亩元至元左右。且在第四年正式挂果前没有任何收入。”杜国康表示,但只要进入第三年初挂果阶段,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村民每年每亩投入的成本,都将始终保持在元左右。
对于这份可期的致富梦想,家住团结村5组的村民李孝斌,早已拿出了百倍的劲头。不仅在震后当年试种成功后,种下了近7亩核桃,更是在去年实现初挂果的情况下,将种植面积扩大至20亩。
此时,看着身后多平方米的新家,他直言,核桃长得好,只要合作社给力,还清贷款、发家致富都不是问题。
正如李孝斌所愿。当团结村如今种下的核桃,在年大多数进入盛产期后,已成立的专业合作社也将启动同一营销模式,全力塑造属于团结村的核桃品牌。
刘成勇试种成功的灵芝
杨朝芬观察山药长势
丰富产业致富循环层次
五龙乡团结村核桃产业的兴起,不仅让该村群众从此走上致富路,更是带动了一批宝兴乡镇的村组加入到这项致富产业中。在硗碛藏族乡、明礼乡、陇东镇,一片片核桃林正绵延成片。
不过,核桃产业也绝非如今团结村在重建中实现整村致富的唯一方式。
8月16日上午10时,团结村后山,一处小地名叫喇嘛坪的地方。村民杨朝芬和几位乡亲一同,在各自种的山药地里忙碌多时。而在他们身后,就是绵延余亩的山药地。此刻,再过不到半个月,这里的山药就要上市了,这段时间就是忙着除草。
团结村大规模种植山药,还要从“4·20”芦山强烈地震后说起,只在两年间,这里的山药种植农户已扩展至涉及该村5个村民小组中的4个。仅以杨朝芬为例,地震前只种植约3亩,如今却已发展至20余亩。“去年9月至今年3月,共收获了1.1万公斤,按照平均每公斤10元计算,收入也已超过10万元。”杨朝芬说,虽然受今年炎热天气影响,原有种植产量稍受影响,但靠着新发展1亩山药的弥补,总体收入还将比去年稍有增长。
青山就是金山,团结村村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
此刻,来自成都高新区的刘成勇,正在团结村8组所属的首期30亩食用菌基地里忙碌。对于为何选择这里,刘成勇讲了这样一侧发生于不久前的事。也就在半个月前,朋友们得知在这里种植食用菌和灵芝后,专程前来看望。临走之时,他的朋友除了装上满满一车当地的有机农产品外,还专门带走了每桶25公斤重的5桶山泉水。
“这里的水不仅是当地群众的生产用水,也是当地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刘成勇说,为确保这里是否真的适合种植灵芝,他也专门请川农大农学专家前来考察,分析的最终结论,也印证了他在投资前的判断。
如今,试种的第一批灵芝已经成功,首批食用菌基地的大棚已将在今年10月全部建成。
下一步,他还准备在食用菌试种成功后,在当地有意向种植的团结村村民中开展培训,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增加致富手段,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孙振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