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宝兴县 > 宝兴县新闻 > 茶园通羌要道上的古镇

茶园通羌要道上的古镇

发布时间:2022/5/3 14:03:19
北京医院雀斑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10117/8598817.html

邛崃茶园古镇位于大邑县新场古镇对面,仅有一条公式江河相隔,可谓一静一动。河对面的新场古镇活得风生水起,而茶园古镇依旧保持那份纯真和古朴,如今成为摄影、建筑、考古、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打卡地。和参与邛崃田野调查的杨辉祥老师等一起走进这个似乎被遗忘的古镇,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挖掘潜在的复活的基因,探索兴衰成败的背后,以史为鉴,面向新生。

茶园场镇

从西江到茶园

从古镇的名字去注解古镇,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茶。茶叶作为饮品,始发于神农氏,据《古代的巴蜀》记载,“汉有扬雄,司马相如……之徒皆饮焉”。年前,饮茶就在成都、邛崃一带蔚然成风。邛崃在唐代便有“万担茶乡”的说法。而邛崃素来有“六山三田一水”的地貌结构,境内东低西高,坝、丘、山俱全,宜茶土地面积都在海拔至米的山丘之间。古镇的茶坝这个地名就承载了茶园厚重的茶史文化。

据说,茶园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产茶,以前几乎家家户户种有茶叶,茶园乡的茶以周场的最好。周场村以前叫周沟场,在西南古茶马道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这里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周沟场。街上五十多个铺面,有烟馆、轿子铺、行嫁铺等。周沟场因处于川西坝区和邛崃山脉的交汇点,集市起到了中转站的作用,王泗、新场等坝区的大米卖给山里人,而山里的茶叶等山货由此交易出山。茶叶之外,当地人自豪的、周沟场生产加工的蓝靛也借道远销崇州、成都,辐射川内外。据《邛崃县志·民国志》记载,一年的产量可达八千挑,约六十四万斤,是川西乃至四川最大的蓝靛产区。

年地名普查,当时茶园叫西江,因与崇州的西江重名,邛崃西江让步崇州西江,又因茶叶是其支柱产业,于是西江摇身一变成茶园。据《邛崃县志》记载,茶园明代为里甲制,属邛州北路第五甲,清代沿袭明代里甲制,末期改制为保,民国时期实行保正和团首合一,称西禅团。年改建为茶园乡,现一直沿用茶园乡名。当地人告诉我们,茶园现有多亩老川茶,准备建老川茶保护区,把老川茶作为主打品牌对外推介。

谢家坝铁索桥

茶马古道兴衰轮回

在专家眼中,茶园其名更与“茶马古道”息息相关。史料称,“茶园,是古临邛的北大门,位于四川省邛崃市北15公里处,是名重史典的‘西蜀茶马道’上的大货栈、大码头,是西蜀‘北上通羌’的要道。”茶马古道久远繁华,而茶园则是茶马古道上不可缺的一段。

茶园乡山林中的古驿道从镇上一直延伸到大同银台山顶,时断时续,其中两三段基本完好。驿道宽3米,呈鱼脊背形,中央用石板铺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用鹅卵石铺成路面。杨辉祥等人称,这些古驿道遗址是古巴蜀“北上通羌”要道,连接天台山脚下的古镇夹关,打通出羌通道。当年盐、铁、茶、纸等货物经茶园北去,羌寨的骡马终年不绝;而成都等城市所需茶、纸、柴草木炭、粮果等物在茶园、新场起运,由船筏、马帮、背夫南运。

茶马古道

多年的“马道”繁荣,使茶园聚集了人气,虽历经风雨沧桑,依然保存了茶马古道大码头的风貌。商贸无断绝,远近商旅纷至沓来,留下了不少历史文化遗迹。古代“茶马道”马帮通商史、昔时战争遗迹,均已成为研究茶马古道交通文化的重要依据。《三国演义》有“七擒孟获”,传说诸葛亮同“蛮王”“一箭定疆界”的神箭即经由茶园“箭道”密送到打箭炉,至今茶园仍有叫“箭道”的山梁。古代羌族岩屋、岩穴、岩墓沿山丘星布,时有稀奇物品出土,被文史学者誉为成都平原少见的羌族遗迹。

如今,茶马古道上的繁华交易不见,但沿线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庵观寺院,成为今人辨识丝绸古道的重要标识,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研究古镇演变、古道的走向以及迁移之路,史学家很多倾向于以寺庙的布局来探究脉络。茶园的历史可上溯到西汉,三国蜀汉时取名西禅,而西禅之命名则是来自场镇上东汉始建的西禅寺。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xingzx.com/bxxxw/1383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90145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