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在我们民间称为“七月半”,据说在七月初的时候,阎王会放亡者回来探亲,七月中旬的时候再将他们召回,故形成了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习俗。在七月半这一天,人们会备下酒菜、纸钱来祭奠亡者,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与清明相比,由于此时鬼魂都可自由出动,因此祭祖可以不必上墓。
记忆中从小到七月半的祭祖仪式非常简化,基本是在农历七月十二就开始接老祖宗,八仙桌上摆放果子、一块刀头肉,一碗米饭,加上一些点心和本土特色小吃,同时会摆放一些饮酒器具,等这些都备好了,长辈会点上蜡烛,然后就火点上三支清香,把手中的香火对着供桌上的伏子,口中念叨:某某祖先,某某亲人,今天七月半,某某速速回来吃斋饭唉。此时的大人小孩是绝对不能入席的,更不许喧哗,说不吉利的话,不许惊吓到老祖宗。
直到七月十四送老祖宗期间,供桌上的香火是不断的,家长也会交代在鬼月里的诸多禁忌,譬如晚上是万万不可以跑出去疯玩的,长辈还会说一些活灵活现的鬼故事来告诫我们。
到了七月十四的傍晚,就可以把写有老祖宗的伏子拿到家门外去烧了,意为“送祖宗”,表示七月半鬼节的结束。一边烧还要一边念叨:老祖宗你们自己把自己的钱领到,路上慢点走。
此时,家家户户的门前分外热闹
七月半,弯弯的月儿慢慢地变圆了,挂在七月的夜空,有多少人去欣赏,去寄托哀思,也许只是身体感觉有几分孤寂凄凉,这秋的季节能否让浮躁的人们,慢慢沉静一下自己的心绪,能否理性地去审视月光下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