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大足大足川。得名于大足川,即今天的濑溪河,因沿河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民生繁荣,大丰大足,故得其名。年与原双桥区合并后撤县设区。
龙岗街道龙岗街道位于大足区主城区,因北边2公里处有一著名的龙岗山而得名。
民国初为城厢镇,年改西城镇,年改城关镇,年改龙岗镇。年,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7.8万,年撤销龙岗镇,辖4个居委会和15个行政村。
棠香街道棠香街道位于大足城区中心东部,以“海棠香国”之意而得名。
年析城东乡建城南公社,年并入城东公社,年改公社,年置城南乡。年,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6万,辖10个行政村。年设立棠香街道办事处,辖2个居委会和13个村及城南乡的10个村的行政区域,其中9个村改为居委会。
智凤街道智凤街道位于大足区城东部,因其是大足石刻创始人赵智凤的故乡,故此得名。
弥陀镇和米粮乡撤销后合并为智凤镇,后改为智凤街道。全街道幅员面积87.7平方公里,辖3个行政村、9个社区。
龙滩子街道龙滩子街道位于大足区的东南部,年由原双路街道办事处演变而来。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人,设有双龙东路、龙滩园、连二坡、太平和龙星等5个社区。
通桥街道通桥街道位于大足区南部,年3月,根据国务院国发()文及四川省川革发(74)号文件精神,将划归重庆市双桥区的大足县元通公社4个大队、土桥公社2个大队,建置双桥区通桥人民公社。年5月,改制为通桥乡。年4月,建制为通桥镇。年行政区划调整变更为通桥街道。幅员面积18.5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目前有户籍人口1.31万人,流动人口0.2万人左右。
双路街道双路街道位于大足区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相传,在建制初期,该地只有两条交错的田间小路,双路街道由此得名。
原双路镇,后由于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渝府〔〕92号,重庆市双桥区双路镇(现大足区双路街道)现已变为双路街道。
宝顶镇宝顶镇位于大足城东北部,以境内宝顶山得名。
年析回龙乡建香山乡,年改公社,年更名东方红公社,年更名宝顶公社,年改宝顶乡,年建镇。
高坪镇高坪镇位于大足的西北部,以境内高峰寺附近有一纵横约2公里的大平坝而得名。
全镇幅员面积51.1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71个社,共有户、人。
中敖镇中敖镇位于大足区西北部,旧名中店场,因其位于大足到安岳只见,得名。清宣统元年建中敖镇,以场地的东面有一小山名鳌鱼背,遂取中店场的“中”字,“鳌鱼背”的“鳌”字合而为名,后改“鳌”为“敖”至今。
全镇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7个社区、个村民小组,58个居民小组,总户数户,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人。
三驱镇三驱镇地处大足西部,因紧靠三驱场而得名。
年建三驱镇,年杨柳、铁桥、新复3乡并入建三驱公社。年复置镇。
宝兴镇宝兴镇地处大足腹心地带,因驻宝兴场而得名。
清光绪二十九年()年建场,民国元年()从三驱镇分出设立宝兴乡,年12月撤区并乡时由宝兴乡和柳河乡合并而成。全镇幅员面积51.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居委会,64个村(居)民小组。
回龙镇回龙镇位于大足东北部,民间传说回龙场地处青龙山下,山岭蜿蜒起伏如长龙,头有回转之势而得名。
清为曲水里地,宣统元年置回龙乡。民国19年()属第三区,31属第二区,年撤区并乡建镇,并回龙、长田入回龙镇。辖1个居委会,7个行政村。政区划分现辖新权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7个行政村分别为:骑胜村、白鹤村、会源村、水鸭村、幸福村、永兴村、雁鹅村。
玉龙镇玉龙镇位于大足区东南部,因境内有一玉峰寺。场西1里处的石岩上凿有一龙头而得名。
全镇辖6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51.07平方公里,有耕地亩,年末总人口人(其中非农人口人),总户数户。
石马镇石马镇位于大足区东南部,清宣统二年(公元年)由龙水镇划出部分土地建立马跑乡。民国二十九年(公元年)与石门乡合并,故此得名。
石马镇位于大足东南部,距大足城区12公里,幅员面积5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辖9个村(居)委员会、86个社,总人口3.5万人。
金山镇金山镇位于大足区中东部地区,以境内有一大土堆,形似堡垒,清代建场时,即取名大堡场。后因为重名,故以辖区内的明金山而更名为“金山”。
民国19年属第三区,31年属第二区。年12月属第五区。次年12月至年9月为区治。年为公社,年更名为金山乡,年金山乡辖13个村、1个居委。年底撤乡并镇时改名为金山镇,现合并成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
拾万镇拾万镇地处大足区东南部,拾万原名百千街,因街上有一百千寺得名。清乾隆建场时,以百个千即等于拾万,故此得名。
全镇幅员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辖2个社区、8个行政村。总人口人,城镇非农业人口人。
万古镇万古镇地处大足区东部,取“万古长存”之义,故此得名。
万古镇位于大足东部,距大足城区14公里;耕地3.88万亩,林地1.12万亩,森林覆盖率47%;辖11个村,4个社区,总人口5.4万;城区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万人,城镇化率33.6%,是大足东部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大足工业、教育、文化重镇,素有“鱼米之乡”、“鲤鱼灯舞之乡”的美誉。
国梁镇国梁镇位于大足东北部,因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饶国梁,为其家乡,而得名。
地处大足县东北部,距县城2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8.9平方公里,东临雍溪镇,南接万古镇,西靠回龙镇,北连铜梁县,辖7个农村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5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4万人,耕地面积亩。
雍溪镇雍溪镇位于大足区东部,以境内雍溪场而得名。
据记载,雍溪建镇于唐朝,历代未废,时称“瓮溪庙”,宋为雍溪镇,明为雍溪里,清为锡山里,年12月,合并原对溪乡重建雍溪镇。
古龙镇古龙镇位于大足区东端,以境内古龙庙而得名。
古龙镇位于大足区东端,距城区38公里,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1%,全镇辖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人。
珠溪镇珠溪镇位于大足区西南部,原名宝珠溪。固唐初渔人郭福夜捕鱼得蚌珠,献之太宋,赐以“和善进”碑碣,故名。后人呼为珠溪。
建镇已有多年历史。年1月撤区并乡将原珠溪乡,玉滩乡、三溪镇和珠溪区公所并合为珠溪镇,年12月行政区划调整将珠溪镇和沙坝乡合并为新的珠溪镇。
龙石镇龙石镇位于大足区的西南角,清光绪三十年(公元年)以石马庙设场,命名石龙。后因重名,便以石龙调换为龙石。
年建石龙乡,年改石龙公社,年更名青山公社,年更名龙石公社,年改乡,年建镇。
邮亭镇邮亭镇位于大足区南部,清代为邮件交接点,即永川至邮亭,邮亭至荣昌,每30里为一个跑邮站口,故名邮亭。
年建邮亭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年建镇。
龙水镇龙水镇位于大足区南部,据《大足县志》记载:唐乾宁(公元-年)年间韦君靖碑上刻有“龙水义军镇遏使”字样。又据传清康熙(公元-年)年间改州(古昌州)建镇时,取龙溪河水资源丰富之义曰:“龙水”。
年建复隆乡,年并入龙水公社,年析建复隆公社,年复置乡,年建镇。
高升镇高升镇地处大足区西北部,据说是取“禄位高升”之意得名。
宣统二年析双河乡置。民国19年属第一区,31年属新增第五区。年12隶第二区。年改属新增第十区。年改为公社。年称乡。年称镇。
铁山镇铁山镇地处大足区西北部,以西边伍家坡上有铁山坪,故此得名“铁山”。全镇幅员面积61.55平方公里,辖12个村、2个社区,现有户、3.4万人
季家镇季家镇位于大足区西部,相传,清初,有季姓夫妇,在此开店,供行人食宿,后逐步发展成一个小集市,故名“季家”。全镇共有7个行政村(其中3个为市定特困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52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户,其中农业人口人,户,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
文中部分新设立街道,生活妹查阅了许多资料,但名字来源无从考证,如果有知道的朋友欢迎你来和生活妹交流额!
看完这么多镇街名字的由来
你觉得哪个镇的来头最霸道呢?
赶紧投上你宝贵的一票吧!
--------------END--------------
★亲们,请记得
每天在大足生活通首页签到积分
积分不定期兑换福利!
★招商加盟 互动交流
请添加小编
大足生活通
大足人的全民自媒体
移动生活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