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宁波市集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操控着生产设备,一个个红色的钢桶在流水线上缓缓移动,经过检测、封盖、包装进入仓储库房;物流运输环节中,装满大桶的运输车辆整装待发,运向万华宁波工业园,为万华工业园在疫情期间的稳定运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集隆生产线)
疫情就是命令,稳产就是责任
一场突来的疫情,作为国家重点防疫应急的企业,万华宁波公司开足马力生产,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班加点生产防护品、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原料,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随着防疫原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包装用的大桶变得短缺。万华宁波工业园是产业链高度集成的园区,如无钢桶包装将影响万华宁波工业园的生产稳定,如果主装置被迫停车,那么生产链上的万华氯碱等企业也要停产,这对全市消毒液的供应和防疫品原料的保障同样会造成影响。
疫情就是命令,稳产就是责任。在生产最紧急时刻,公司领导马上和大榭经发局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汇报了企业的难处,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深入调查,倾听需求,同意万华输出安全监管力量,把集隆公司当成自己的一个生产车间去严格管理,积极支持配套企业集隆组织复工生产。
公司领导立即组织HSE部、烟宁两地采购部、生产管理部与集隆管理人员成立了临时工作组,对保障疫情期间集隆公司安全有序复工进行专项研讨与布置。次日,万华向集隆派驻了3名专业人员,输出万华标准,共享万华经验,对接集隆需求,协助指导集隆公司做好疫情防控管理,把具体防疫工作要求制定成具体条例,形成了8个定制化的疫情管控文件。
(万华人员在集隆配合防疫工作)
万华宁波HSE部的应急骨干张正奎,守在集隆公司门岗,协助管理进出口人员的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及日志表录入等。有一次区防控检查组不通知到访,以佯装进入的方式进行测试,被张正奎拦了下来,被要求进门一定要测体温,要按规定做好所有登记。来自采购部的员工赵健翔、HSE部的庄俊协助集隆做好内部防疫工作,确保所有制度落到实处,跟踪每日消毒工作,检查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
万华高标准的防控措施保证了基隆公司的安全运营!
我和你们一起下车间,你们的安全我负责
(集隆公司董事长王善明)
集隆80%的员工是大榭本地人,具备快速复工的人力基础。接到万华请求后,集隆公司董事长王善明立即开始召集人员。复工前,王善明对所有员工进行了摸底排查,包括假期出行状况、是否感冒,以及家人的身体状况等,符合条件才能到岗上班。那段时间,王善明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每个人挨个确认,嗓子都喊得沙哑了。
(万华专人配合测量体温)
复工后,万华派专人除了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厂区消毒外等举措外,还提供了充足的防疫物资,保障集隆员工安全。
(有序就餐)
面对集隆防疫物资不足、后勤保障力量薄弱的困难,万华又紧急协调资源,保证了亟需的口罩、消毒液等物资,同时解决了员工吃饭难的问题,消除了集隆员工的后顾之忧。
疫情横行,又逢春节,有几个员工不愿意复工。王善明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和你们一起下车间,你们的安全我负责!日后我不会让大家吃亏的!”员工被王善明的真情和诚意打动了,都回到了岗位上。
(士气高昂的集隆人)
安全有保障、后勤无顾虑、待遇有落实,员工士气大涨,干劲很足,复工在即。
集隆人没有把困难挂在嘴上
每个人都铆足气力摽着干
(王善明在现场安排生产工作)
在正式复工的前一天,王善明的母亲突然病故,本来已经忙得顾接不暇,突然的家庭变故更是如大山般压在他的心上,说起那段时间,王善明坦言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
(王善明在做消毒工作)
仅回家一天处理母亲的后事,王善明就回到车间,他穿上防护衣扛起药剂箱充当起消毒工。在一旁的员工打趣道,在生产最紧张的时候,王总还是“包装工”呢。
(中间为吴芳军)
疫情来得突然,让人猝不及防,由于前期大桶配件库存有限,遇到生产高峰,库存告急!集隆公司总经理吴芳军一天几十个电话向供应商跟催,但是供应商就是不愿意发货,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只要运输大车出了当地,回程的驾驶员就要隔离14天,司机不情愿,厂家也觉得综合成本太高了,都不愿意做这个生意。但是吴芳军没有放弃,他和供应商打情感牌,算经济账,千方百计终于说服了对方。虽然运费成本陡增,但是王善明说:“只要能保证万华大桶正常供应,我们不计成本。”
在生产攻坚期,吴芳军值守在公司,以厂为家。还充当起了临时接待员,只要门口有外部访客,吴芳军必须亲自确认,没有问题才可以进入。
(车间主任王世杰)
车间主任王世杰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帮忙,安装、喷漆、检测啥活都干,任劳任怨。王善明给予王世杰很高的评价:“无论干管理工作还是生产工作,干啥像啥,是公司的老黄牛!”
(致敬奋斗的集隆人)
集隆人没有把困难挂在嘴上,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一线生产员工,每个人都铆足气力摽着干!
(辛勤的董大姐)
董大姐是大榭本地人,放弃春节休假,每天她都是第一个到公司上班,在其他工人还没到岗之前,她已经在开始准备一天的生产物料。同事都说:“上岗的董姐就像一台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运转。”用董大姐的话说:“忙起来,吃饭像是倒的,上厕所都是跑的。”
(运输工人代表)
好不容易凑齐了一支装运班,两辆货车轮回倒运,一天需要跑20多趟运送几千个大桶,遇到发货高峰时,从6点一直跑到深夜12点多。在发货的最高期,用王善明的话说,“我们全员既是生产员也是搬运工,全员皆兵,都得上!这咬牙坚持的三周,大家都很不容易”
(致敬集隆奋斗者)
提到万华,王善明充满感激,这些年,集隆和万华共成长,一起发展壮大。万华人都很正直、朴实、务实,是值得信赖的好伙伴!在万华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挺身而出了!他动情地说:“这也完全得感谢万华宁波的大力支持,通过万华以大带小,在防疫保障上全力帮扶我们这些配套企业,以企业互助形式实现产业链复工!”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