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宝兴县 > 宝兴县政治 > 据说没有人敢和它们提黑眼圈

据说没有人敢和它们提黑眼圈

发布时间:2020-6-20 14:04:00
白巅风治疗 http://www.czktmy.com/

胖乎乎、毛茸茸外加一件黑白大衣,就凭这三个关键词便很容易联想到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图片来自网络

大熊猫素有活化石之称。

从它的直系祖先始熊猫开始,历经多万年的漫长演化,仍保留着脑容量小、骨骼比较笨重、消化系统较为简单的古动物特征,但它的憨态可掬完全掩盖了这些所谓的“劣势”。

初见,邂逅传教士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19世纪晚期,一位法国传教士与它的偶遇,让大熊猫走出了国门。

那时,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各类异域文化也随之而来,教堂、修道院成了西方文化的传播重地。年,法国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以一名神甫的身份来到了四川省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任职。

身穿清朝服装的戴维神父

图片来自网络

某天,戴维神甫在一家猎户那儿看到了一张黑白色的兽皮,便问这是什么动物。猎户说:“这动物被称作‘白熊’,专吃竹子。”但此时的戴维以一名生物学家的眼光断定,该物种与之前发现的熊科有所不同,通过进一步研究,他认为猎户所说的白熊是一个熊的新种,并根据其皮毛特征定名为“黑白熊”。

为了让全世界都能认识“黑白熊”,戴维将一只死了的成年“黑白熊”的熊皮制成了标本,连同牙齿、骨骼等研究资料一同寄给了法国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现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米勒·爱德华兹。

爱德华兹馆长对该标本表示出浓厚兴趣,经仔细比对研究,他认为该动物只是在形态上与熊相似,而在结构上更接近浣熊科的小熊猫,并将其重新定名为“猫熊”。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小熊猫

为了肯定戴维的贡献,爱德华兹馆长在物种名字后面的定名人一栏中仍署上了戴维,戴维也就此成了世界公认的科学认识大熊猫第一人。

熊猫or猫熊,美丽的错误

关于中文名该叫“熊猫”还是“猫熊”,目前最普遍说法的是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举办的一次动物展览会。

当时展出标牌上分别用中文、拉丁文两种语言标注,在标注中文名称时,工作人员仍按照中国旧时“从右向左”的书写习惯把“熊”写在了左边,把“猫”写在了右边。

但参观者却按照上面拉丁文的字母顺序自左至右把原本的“猫熊”念成了“熊猫”,并就这样“一错到底”。

历史上的那些“曾用名”

无论是“熊猫”还是“猫熊”,这个名字其实都是“洋名”。

不妨让我们翻开中国历史的卷轴,了解大熊猫的那些“曾用名”。

大熊猫曾以貔、貘、貊、驺虞、白熊、食铁兽等称呼出现在古籍资料或当地村民的口中。

据考证,中国著名史书《尚书》的“如虎如貔”中的“貔”便是对大熊猫最早的记载。同时,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献其貔皮”的表述。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大熊猫

那么为什么“貔”指的就是大熊猫呢?

三国时期的吴国学者陆玑编著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该书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进行了详细注解,其中对“献其貔皮”中的“貔”记述为:“貔似虎或曰似熊,辽东人谓之白罴(pí)。”罴,在字典中指的是熊的一种,白罴即白熊,从之前戴维神甫和猎户的故事中,可以得知白熊在当地百姓口中就是如今的大熊猫,所以貔指的也就是它。

可是大熊猫明明是黑白相间的,似乎戴维神甫叫它黑白熊更为合适,为什么咱们的先人要称其为白罴呢?

虽然对此无确切统一的史料可查,不过在四川藏区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熊猫浑身雪白,可谓是真正的白熊,一位名叫格桑的牧羊姑娘,每天都会到熊猫们所在的山里放牧。有一次,熊猫突然遭到豹子的袭击,格桑见状便挺身而出,用手中的羊鞭与豹子搏斗。当她的三位妹妹闻讯赶来时,格桑已倒在了血泊之中。为了向她表示哀悼,熊猫们决定身披黑纱为其举办葬礼。葬礼上,熊猫们悲伤的眼泪与黑纱的染料混合在了一起,在擦拭的过程中眼眶、耳朵、四肢都留下了永久的黑色印记。

虽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但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当地的百姓会将大熊猫称为白熊了。

继续循着文字足迹,我们便会发现我国古代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将大熊猫称为貘,“貘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食铜铁及竹骨,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或曰豹,白色者别名貘。”因为它的皮毛可以避温湿,消膜外之气,故得名。

熊猫为何“非铁不食”?

无论是貔、白罴,还是貘都很容易被世人理解并接受,但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怎么就成为《山海经》、《神异经》、《后汉书》、《兽经》等典籍中非铁不食的兽类呢?

这其实纯属误会,因为当食物极度匮乏时,大熊猫可能会进入山村或寺庙,咬坏鼎釜、饲料盆等来舔食其壁上的残渣,但绝不是古书上所说的以铜铁为食。

上海自然博物馆科学绘画

不过,传言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个食铁兽之名便一传十、十传百被沿用了下来,就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作《貘屏赞》时,仍称其非铁不食。

有学之人况且如此,百姓岂有不信之理。甚至有人说,大熊猫食铁后只需饮水便可把铜、铁消化,而排出的粪便形如橄榄,像铁弹一样极为坚硬,足以射人致死,甚至可作兵器,用以作战。

仔细看这一传闻,除了粪便的形状、颜色属实外,其它绝对是子虚乌有。

不过,熊猫吃肉却真有其事,因为熊猫属食肉目,平时除了吃大量竹子外,野生大熊猫也会捡食其它动物吃剩下来的残骸,偶尔也能自己捕食一点小动物。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则由饲养员将肉食配在其日常饮食中。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大熊猫

随着大熊猫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些记载或传闻的内容可能会逐步被质疑或被修正。

而这并不会影响人们对大熊猫的喜爱,或许上天赐予它黑与白这两种经典色,就是希望它能永远在这个地球上,生生不息。

鸣谢: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许萍为本文提供科学指导

朱筱萱为本文提供部分照片

参考文献:

王先忠.话说国宝大熊猫[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赵学敏.大熊猫: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胡锦矗.大熊猫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方敏.熊猫史诗[M].重庆:重庆出版社,

黄万波、魏光飚.大熊猫的起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

本文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原创,

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tougao

sstm.org.cn。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xingzx.com/bxxzz/619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晋ICP备19014565号-1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0014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