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宝兴县嘎日村,当地有一种风俗,女孩子对抓牦牛很勇猛的男孩非常喜欢,男孩子喜欢上哪家女孩也会到女孩家拼了命地抓牦牛,向心仪的女孩暗送秋波。阿生曾经是全村抓牦牛最勇猛的小伙子,还赢得了村里最漂亮的姑娘的芳心。从此,阿生也迷上了牦牛,用尽心思想出让牦牛增值的好办法。
年阿生结婚以后,接管了妻子家的多头牦牛。秋天,阿生下山卖牛,牛贩子压低价格,养了4、5年的大牛竟然不如一头猪值钱。阿生赌气跑到更远的地方卖,一比较,自家的牛个头小,还没有劲头儿。别人家的牛卖到上万元,自家的牛最多卖到多元。
原来阿生的牛在嘎日村80多万亩的牧场散养根本圈不住,乱跑的代价就是冬季挨饿受冻,夏天不能剪毛,到秋天卖牛的时候都瘦成了“架子牛”。为了给牛育肥,阿生修建了“斗牛场”,夏天给牛挨个剪毛,不让牛再乱跑,冬天就喂谷物饲料给牛育肥。
村民们认为乱跑的牦牛没有办法制服,纷纷质疑阿生的做法,说他不是在养牛,而是吹牛。又一次阿生在山上放牛,村民王大哥跑来揪住阿生说他家的一头牛是偷来的,散养的牦牛没有办法分清,最终只能以“一人一半”的方式解决。村里的风波不断,源头就是牦牛。
阿生下山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圈住牛,不知觉地走到表哥家,表哥家养了一只会握手的狗,亮完绝活还要吃的,这给了阿生太大的灵感。阿生通过几年观察,了解到牛能吃盐这个习性。回到家,他把盐撒到地上,慢慢地,只要阿生拿着盐袋来到山上,牦牛就会围到这里要盐吃。
阿生开始在每个月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上山给牛喂盐。牛养成了按时回家额习惯,不仅解决了给牛补充盐分,也解决了冬天喂食的难题。一个冬天就能增重多斤。当地村民也纷纷效仿阿生用盐来管控牦牛。村民也由当初说他吹牛,也变成了夸他很牛。
嘎日村的牦牛一直都是近亲交配,从来没有改良过品种,很多牛养了4、5年,个头都和几个月的小牛一样,成了侏儒牛,没有养殖价值。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阿生当起了牛媒婆,带头引进种公牛改良品种,牦牛个头变大,质量也提高了,每头牛能卖到一万多元。
全村规模扩大到上万头。现在大量游客慕名来到嘎日村,观看云海上的牦牛。阿生还靠斗牛会和篝火晚会推销牦牛干和牦牛鲜肉。阿生成立了牦牛养殖合作社,一年出栏多头,销售额多万。(本文来自耕心公社,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侵权必究!专注传播乡土劳动人民的创业故事、特产、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