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粽子
永远是妈妈的味道
最美味的粽子
不知不觉,端午已飘然而至,来不及感叹,日子如水般流走。匆匆中,只有记忆却越来越清晰,韵味悠长起来。每到端午,很多人会触景生情,想起自己小时候妈妈包粽子的画面。
老家差不多家家都种有粽叶,每年端午前粽叶发出新叶,端午前夕就割下大小适合的叶子,洗净,置好,再割上一把棕树叶,用来栓粽子。
Mom
不过我更喜欢的是笋壳包的粽子,总觉得那才是粽子最正宗的味道,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钻进竹林捡笋壳,往往迫不及待地把还长着笋子上的笋壳一起就跟剥了下来。
用笋壳包的粽子带有笋子独有的一种清香味,现在回忆起来,那更是母亲的味道。
更是童年和小伙伴捡笋壳的味道。每年端午节母亲都能把香喷喷的粽子带给我们,兄妹几个一见到粽子便围坐在一起你争我抢起来,弄得脸上身上沾满了粘糊糊的糯米粒。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更有掺腊肉、掺红枣等等,口味非得的多。包好后满满一大锅的煮上,等待的过程漫长而又期待。
“
端午除了吃粽子外,还有一些必须的习俗,插艾和菖蒲是少不了的,“端午门挂菖蒲草,熬锅艾篙洗水澡。
雄黄更是成了端午的必备货,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家家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还会将雄黄酒洒在房屋四周,已达到驱赶蛇虫鼠蚁的功效。
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而今年芦山就有了首届龙舟竞赛,朋友们可以相约一睹风采,过一个和儿时不一样的有龙舟的端午节。
5月28日,相约芦山飞仙湖,一起看龙舟,吃粽子。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如期而至的不仅仅是端午,还有说不尽的幸福和欢乐。品尝香粽,缅怀古人,纪念温情,更多的是祝福今天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一只香棕一小词,一首小词伴成长。香甜粽子飘过岁月,似水年华,解开一个个用丝线扎紧的记忆,又到粽子飘香时,那虽贫穷却无比幸福的端午越发生动起来,味道如陈年老酒,醇厚绵长。
动动你的小手,扫一扫爱上我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