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播法治甘霖助力乡村振兴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为荥经县附城乡打锣坪新村和新村的猕猴桃产业基地
郝飞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郝立艺摄
“今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五年整体跨越”目标的决胜之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也提出,推进乡村振兴重点突破,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法治,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省委提出的“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部分乡村发现,各县(区)根据自身特点,依托自身优势,将法治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耕法治沃土,释放法治力量,传递法治温暖。
”宝兴县
乡村振兴法治为先务实为民促进发展
宝兴县的村官代办员为特殊群体提供代办服务
7月12日下午,宝兴县大溪乡罗家坝村村民张全英正坐在屋内沙发上闭目养神。因脑膜瘤在近期经历两次手术的她,身体还有些虚弱。
“为了治病,家里总计花费了11万余元,几乎掏空了家底,好在‘村官代办制’帮了大忙。”张全英语速缓慢地说。
事情还要从今年6月说起。那时,医院接受治疗,得知治疗花费巨大后,她首先想到了大溪乡的“村官代办制”,想到了大溪乡罗家坝村村委会主任裴化洪。
电话中,裴化洪不仅为张全英介绍了大病医疗制度和相关医疗政策,详细罗列了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更为其提供了后续相关救助政策的咨询。此后不久,张全英在出院时顺利办结医疗保障手续,总计只需自付费4万余元。
同样还是在6月,当张全英在当月底返回家中后,裴化洪和同事又先后数次前往其家中,或现场了解家庭情况,或帮助完善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等手续所需材料。
“相关手续已在7月10日全部准备妥当,将在村评议、乡审核和公示后,提交宝兴县民政局。”裴化洪表示,张全英家经济来源主要以务农为主、务工为辅,此次重病花费巨大,确实给其家庭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困难。“最快半个月就能办完手续,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张全英和家人的生活压力。”
与此同时,“村官代办制”自今年初起,已在宝兴县9个乡镇全面铺开,有针对性地为各乡镇较偏远村组群众,以及重病、残疾等特定群众提供“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根据宝兴县依法治县办信息,今年1至6月,该县各乡镇共为群众代办事项余件,不仅大大减少群众办事时间成本,更是在节约经济成本(路费)上为群众省下了7.5万余元。
相似的创新在宝兴县还有很多。更多由乡村振兴发展与法治建设相融的实效,正为更多群众所享。
急群众所需,创新精准扶贫“一站式”医疗救助制度,破解贫困群众就医“报账慢、报账难”问题。方法有两种,在县内医疗机构设立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窗口,统一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医疗报账及救助并联审批窗口,实行县外市内就医医疗救助一站审批,真正实现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路”。根据宝兴县卫生部门信息显示,自今年5月试点推行以来,共接待贫困群众75人次,办理救助申请24人次、当场审批1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0.26万元。
急群众所想,创新“微权力”公示评议机制,破解基层“微权力”监管难题。目前,宝兴县已先后印发《村级公共权力运行清单(42条)》和《“微权力”公示暨评议暂行办法》,在全县试点开展“微权力”公示暨评议工作,让群众“看图办事、不走弯路”、让干部“照单履责、接受监督”,以期实现村级“微权力”的阳光公示和规范高效运行、有效预防基层“微腐败”,有效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融合,同样是宝兴县创新法治服务的亮点所在。
通过深入开展法治扶贫五个一工程,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帮助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以及常态化开展“法律进村(社区)”活动、帮助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帮助完善村规民约等五项举措,宝兴县乡村基层法治建设,正以更多实实在在的举措,为该县广大农村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截至目前,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送法进贫困村活动,从今年初至今,宝兴县已通过法律渠道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并通过司法救助,总计为14人次发放救助金8.3万元。
《雅安日报》年7月19日法治雅安特刊
法治雅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