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助老模范
徐宝兴
岗位:启东安康通助老员
关键词:帮助老人、关心老人的好人
自我介绍
说起徐宝兴,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服务的老人,大家对他的评价几乎一致:好人。作为启东安康通一名“资深”助老员,徐宝兴自入职以来,对待工作尽善尽美,对待老人至诚至善;服务外延,徐宝兴还经常自发关心周边老人,照顾他们的生活,义务为老人提供了许多帮助,其敬老助老事迹也受到了启东日报刊登报道。
在季明村有几位伤残老人(残疾老人宋鹤兵,伤残军人黄裕昌、沈建昌、曹德章),子女都在外务工不在身边,每到玉米成熟时便是老人们最发愁的时候,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腿脚不便,耽误了地里玉米的收成。徐宝兴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特意赶来为老人们抢收玉米。彼时正是太阳最毒、气温最高的时候,但为了不耽误下午服务老人、也为了尽快收完玉米让老人们放心,徐宝兴一刻不曾停下来,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下来,后背的衣服已经湿透,胳膊更是被晒红了大片......连着三天中午,玉米终于收完了,为了让几位老人轻松些,徐宝兴顾不上休息又开始帮着脱粒玉米,“小徐你快歇歇吧,我就是腿不好,两只手还是能做事的,这玉米我自己慢慢脱就行了,这几天已经太麻烦你了!”黄裕昌老人拦着徐宝兴不好意思再让他帮忙,但徐宝兴却说:“这有什么好麻烦的!早一天弄完您老就能早一天安心了,大中午的我闲着也是闲着!以后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您招呼一声就行,千万别跟我客气!”
徐宝兴常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说话,能帮老人们解决眼前实际的困难,就是他最大的能力:“只要老人开心、满意,这就是我们助老员最大的心愿。”朴实的想法,无一不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复南村有一对90岁高龄的老夫妇——陈凤章和黄雅山,他们的儿子都已去世。今年年初,黄雅山老人因心脏病医院,陈凤章老人拄着拐杖陪伴妻子,但由于腿脚残疾,上下楼梯很不方便,老人又不会用手机点外卖,老两口每天只能以馒头充饥。徐宝兴知道这件事后,心疼老两口,于是决定亲自给老人们送饭。连续20多天,每天两顿热腾腾的饭菜,有时还煲了营养汤,医院还帮助老人打热水、拿药忙前忙后,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徐宝兴是老两口的儿子,“您家这儿子真是孝顺啊,还很体贴细心呢!”外面天气很冷,但吃着徐宝兴送来的热饭热菜,老两口心里很暖。
同村还有一位杨卫群老人,也是90岁高龄、独居。因为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照料,徐宝兴平时对老人的起居就十分上心。知道老人消化不好,别的吃不了就喜欢吃蔬菜,于是他趁着休息,在老人屋前的自留地里种满了青菜、韭菜、豆角、黄瓜等七八样蔬菜,平时一有空就去施肥、除草、浇水,不用老人操一点心。待到成熟时,又帮老人把蔬菜收回来存放好,叮嘱老人记得吃。周围的邻居把徐宝兴为老人做的一切都看在眼里,直夸他就像是老人的亲儿子一样,有孝心、有爱心,更重要的是很贴心。
徐宝兴服务的老人大多是高龄、独居、孤寡老人,出行不便不说,老人年纪大了也懒得注意个人卫生,徐宝兴心里知道,不是他们不想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实在是没有这个条件。于是,为了提升老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为了更好地服务老人,徐宝兴去了街上的一家理发店,跟着师傅学起了理发。理发店老板说,平时有人来当“学徒”都是要收费的,但徐宝兴的好人好事十里八乡都知道,免费教他理发手艺也算是为老人、为社会做贡献了。徐宝兴还自掏腰包买了一套理发工具,虽是“半路出家”,但他干得有模有样。从村里到镇上的理发店,这段路程对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老人们来说却很难走,现在好了,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徐宝兴的理发服务。“徐师傅的手艺真棒,一点也不比理发店里的差。”一旁几个等待理发的老人夸赞道。
近日,海复均里村的黄志仁、徐文龙等几位老人委托邻居送来了一面锦旗表扬助老员徐宝兴,因为这几位老人虽然不在服务名单之内,但当徐宝兴发现残疾老人黄志仁腰弯着地、行动十分不便时会主动上前帮忙搀扶;双目失明老人徐文龙每次外出理发,都是手摸着自行車慢慢推行,于是徐宝兴连续三年、每月上门为老人免费理发、剪指甲......
这样的表扬很多,这样的助老事迹也很多。在徐宝兴的眼里,老人的事,就是他自己家的事;在老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好人!
平凡之中见伟大。敬老爱老,其实就是在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一只温暖的手;在老人需要倾诉的时候,静静地在身边听他们唠叨;在老人需要关心的时候,为人子女的一句亲切问候,一次端茶递水、一点力所能及的行动。就像徐宝兴一样,他最为善良质朴的行动,为我们展现出了中华儿女最崇高的美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